瀏覽模式: 普通 | 列表

進步的觀念之一:【你不丟,我不撿。】

進步的觀念之一:【你不丟,我不撿。】

文:圖書館人

  小時候老師教過大家一個公德心的觀念:【你丟,我撿】。後來在大環境【自掃門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】的觀念影響下,人人的公德心日漸稀薄。於是在街頭巷尾的地上,出現了大大小小不同樣式與形狀的垃圾。大的有如不要的沙發、床墊組,小的也有煙頭及吐掉的口香糖。學校裡到處也可見到隨風飛揚的衛生紙、紙屑,各式形形色色的瓶瓶罐罐散置各個角落。

 

許多同學參加過學校舉辦的【日本教育旅行】,相信對日本街道非常乾淨,一定印象深刻。令人佩服的是,就連鄉村無人居住的郊區,也都保持得很乾淨。日本自從二次大戰戰敗後,能迅速崛起,靠的就是【明治維新】改變了日本人的觀念,使日本再次成為亞洲的強國。

 

進步的觀念是:【你不丟,我不撿】。觀念影響行為,一個上課會遲到的人,是因為他的字典裡沒有【守時】的觀念。我們若想讓社會進步的話,就要讓大家學習進步的觀念。一味地你丟、我撿,只會讓亂丟垃圾的人被人瞧不起,撿垃圾的人心裡也會唸兩句:【超沒公德心,亂丟垃圾。】,如此只會惡性循環。

 


  光是有進步的觀念是不夠的,重要的是要從你、我一起來做起。

全球七大不安全食物

全球七大不安全食物:壽司被評為第一

 

美國MSN網站公佈以下七種食品,在食用時一定要慎重。
 
1
壽司:
危險因素:壽司的最大問題是寄生蟲、扁形蟲和蛔蟲,例如生魚中的寄生蟲。
雖然生魚不能保證安全,但是,蘸醬汁或者青芥  可能會起到輕微的殺菌作用。

解決辦法:魚至少在145度的高溫下烹調1分鐘,可殺死魚中的任何寄生蟲。

但是,那就不是壽司了。 

唯一可生吃魚又保證不攜帶寄生蟲的方法是吃用冷凍魚做成的壽司。
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推薦在零下31度至少15小時可殺死死寄生蟲。


2
雞蛋:
危險因素:感染因數是在雞蛋裡面,唯一根除細菌的方法就是:將雞蛋煮熟

解決辦法:不吃生雞蛋和半熟的雞蛋。蛋黃未凝固的雞蛋有潛在的危險。
為了安全,你最好吃煮老一點的雞蛋或固體狀的雞蛋。
高溫會殺死任何可能存在的細菌,你可放心吃水煮雞蛋或者兩面煎蛋。

3牛肉餡 :
危險因素:吃生牛肉或者半熟牛肉都不利於健康。牛肉可能攜帶沙門氏菌或者大腸桿菌。
牛肉餡比牛排更危險,因為它被用手握的可能性更大,絞成肉餡後,它的表面更大,藏匿細菌更多。
解決辦法:唯一能保證無菌的方法是購買那些經過殺菌處理的牛肉

4包裝好的綠色蔬菜 :
危險因素:包括萵苣和菠菜在內的葉狀綠色蔬菜,一直是近年來幾種疾病暴發的“罪魁禍首”。
其中規模最大的疾病暴發之一是是2006年的大腸桿菌,與成包的菠菜有關,導致199人患病,3人死亡。

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感染農產品的方法多樣,動物糞便滲透到水中或者土壤中,或者手工採摘,
或者包裝過程中傳染。大多數情況下,水並不能洗掉這些危險。 
解決辦法:捲心菜外面的葉子更可能被污染,因此,摘掉葉子,洗手,然後再準備其餘的部分


5
芽菜 :
危險因素:芽菜生長的環境最利於有害細菌的滋生。
解決辦法:唯一能保證安全的方法是烹調專家建議:將芽菜投入湯鍋或大火煸炒


6
生雞肉 :

危險因素:生雞肉包含沙門氏菌和彎曲桿菌。最大的風險因素不是吃雞肉,而是在準備做
雞肉時被交叉感染。
解決辦法:處理生雞肉時要特別小心:切過肉後要立即洗乾淨刀、菜板、灶 台 和你的手
避免雞肉內的細菌傳播到其他食品內。你將雞肉拿到外面放到烤架上時,要將用過的盤子
拿回來,吃烤好的雞肉時要換新盤子


7
哈密瓜:
危險因素:表皮上有很多裂縫,易受細菌污染。哈密瓜的皮內可能存在細菌,一旦將瓜切開,
這些細菌就會跑到瓜瓤內。

解決辦法:吃前先清洗瓜皮也能消滅一部分細菌,但是這些都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。你必須
小心儲存切開的哈密瓜,因為在室溫下會有大量細菌滋生。因此要將切開的水果放冰箱內

資料來源:網路email

哈佛大學--幸福課

  猜猜看,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是哪一堂課?答對了嗎? 

最夯的選修課是「幸福課」,聽課人數超過了王牌課《經濟學導論》。 
而教這門課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講師,名叫塔爾賓-夏哈爾(TalBen-Shahar,Ph.D.)。 
塔爾.班夏哈---  哈佛大學哲學與心理學博士。
 

他在哈佛開設的「組織心理學」與「領導心理學」的課程,分別獲選「最受歡迎課程」的第一與第三名,每學期選修人數高達1,400人,超過學生總數的20%。許多學生向學校反應,這兩門課「改變了他們的一生」。 
班夏哈的教學及思想,引起美國主流媒體的爭相報導,包括《波士頓全球報》《紐約時報》以及CNNCBS、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。
   塔爾賓-夏哈爾,自稱是一個害羞、內向的人。 
「在哈佛,我第一次教授積極心理學課時,只有8個學生報名,其中,還有2人中途退課。第二次,我有近400名學生。到了第三次,當學生數達
  到850人時,上課更多的是讓我感到緊張和不安。特別是當學生的家長、爺爺奶奶和那些媒體的朋友們,開始出現在我課堂上的時侯。」 
 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,到底追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? 
  他堅定地認為:「幸福感」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,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。
「人們衡量商業成就時,標準是錢。用錢去評估資產和債務、利潤和虧損,所有與錢無關的,都不會被考慮進去,金錢是最高的財富。但是我認
  為,人生與商業一樣,也有盈利和虧損。」 
「具體地說,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時,可以把負面情緒當作支出,把正面情緒當作收入。當正面情緒多於負面情緒時,我們在幸福這一『至高財
  富』上就盈利了。」 
「所以,幸福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!一個幸福的人,必須有一個明確的、可以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,然後努力地去追求。真正快樂的人,
   會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裡,享受它的點點滴滴。」 
   塔爾賓-夏哈爾,希望他的學生學會接受自己,不要忽略自己所擁有的獨特性; 要擺脫「完美主義」,要「學會失敗」。 
   塔爾賓-夏哈爾,還為學生簡化出10條小貼紙:
  1:遵從你內心的熱情。 
    
選擇對你有意義並且能讓你快樂的課,不要只是為了輕鬆地拿一個A而選課,或選你朋友上的課,或是別人認為你應該上的課。 
  2:多和朋友們在一起。 
     不要被日常工作纏身,親密的人際關係,是你幸福感的信號,最有可能為你帶來幸福。

 
3:學會失敗。 
    
成功沒有捷徑,歷史上有成就的人,總是敢於行動,也會經常失敗。不要讓對失敗的恐懼,絆住你嘗試新事物的腳步。 
 4:接受自己全然為人。 
  
失望、煩亂、悲傷,是人性的一部分。接納這些,並把它們當成自然之事, 
   允許自己偶爾的失落和傷感。然後問問自己,能做些什麼來讓自己感覺好過一點。

  5:簡化生活。 
  
更多並不總代表更好,好事多了,不一定有利。你選了太多的課嗎? 
   參加了太多的活動嗎?應求精而不在多。

 6:有規律地鍛煉。 
  
體育運動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。 
   每週只要3次,每次只要30分鐘,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。

 7:睡眠。 
   雖然有時「熬通宵」是不可避免的,但每天79小時的睡眠,是一筆非常棒的投資。 
  
這樣,在醒著的時候,你會更有效率、更有創造力,也會更開心

 8.慷慨。 
  
現在,你的錢包裡可能沒有太多錢,你也沒有太多時間。但這並不意味著你無法助人。 
「給予」和「接受」是一件事的兩個面。當我們幫助別人時,我們也在幫助自己; 
  
當我們幫助自己時,也是在間接地幫助他人。

 9:勇敢。 
  
勇氣並不是不恐懼,而是心懷恐懼,仍依然向前。 
10:表達感激。 
  
生活中,? ㄜ! n把你的家人、朋友、健康、教育等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的。 
  它們都是你回味無窮的禮物。記錄他人的點滴恩惠,始終保持感恩之心。
 

   每天或至少每週一次,請你把它們記下來
資料來源:網路email

史上最凶木馬病毒 盜銀行帳戶

史上最凶木馬病毒 盜銀行帳戶

法新社 更新日期:2010/08/12 11:05

(法新社舊金山11日電) 美國網路安全公司今天警告,駭客正使用一種先進的「宙斯」電腦病毒,從某英國金融機構的網路銀行帳戶一點一滴提走現金。


這隻最新的木馬病毒,乃3年前首次出現、名叫「宙斯第三版」(Zeus v3)木馬病毒的變形版。此一程式專找網路銀行下手。


報導說,約有3000名網路銀行用戶遭到入侵,帳戶內存款全被盜領,該病毒還會編造假聲明,以使騙局不致破功。


專家表示,這個被用來攻擊的「木馬程式」病毒,是有史以來最精密也最危險的惡意程式。


網路安全公司M86 Security表示,1家英國銀行遭盜走約67萬5000英鎊。(譯者:中央社李建緯)

標籤: 資訊安全

死刑是對重刑累犯的最後一個遏阻動作

死刑是對重刑累犯的最後一個遏阻動作 

記者賴仁中╱專訪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中央警察大學校長侯友宜看過數百個命案現場,被殘酷手法殺害後的屍體躺在那兒,它的悽愴與悲涼觸動著這位資深警探的心靈深處,讓他無法想像,冷血殺人犯不給受害人一絲生機,為什麼現今會有一種聲音說「要給死刑犯機會」、「請寬容他們」、「他們悔改對社會是正面的」。

侯友宜說,在上位者、做決策的人應該第一時間去刑案現場看看,去感同身受現場的震撼及被害人的慘與痛,不能只看隔了一段時間後犯罪者表現悔過、無辜的外型,有了親臨現場的深刻體驗,再來談論要不要廢除死刑。

他認為死刑是對重刑累犯的最後一個遏阻動作,實證上死刑存在,對遏止暴力殺人犯罪有具體效果,並不是一些人說的與治安好壞沒有關聯性,因為「要看的是質,不是量」。(註:本文基於公益必要性,文內有殺人場景與情節的描述,請讀者斟酌是否全文閱讀)

嫌犯事後落淚 只是假慈悲懺悔

記者問:看過這麼多犯罪現場,它帶給你什麼啟示?依你長年接觸嫌犯的經驗,有多少犯罪者會真心悔改?

侯友宜答:一件殺人命案,只在事後看一些資料或照片,這些是冰冷的,無法身歷其境感受第一現場的驚悚震撼與兇手的冷酷無情,等後來看到的,只有犯罪者「鱷魚的眼淚」。

犯罪者為了爭取活下去的機會,表現出悔過的、或者不是有心的、甚至是無辜的,這種場景大家很容易感受到,因為被告是活的,可以面對面,人們在這種面對面反射動作的感受上,容易接受對方傳達出來的訊息。

這時被害者和嫌犯是非常不對等的,你(主張廢除死刑者)沒有在第一時間去體驗被害者那種強度的感受,反而接收到犯罪者細水長流、慢慢給予的溫情攻勢,心裡面對犯罪者便有了「好像有悔過之意,要給他機會」的認知。

幾乎每個死囚 都是假釋後再犯

真的有懺悔嗎?其實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,大家看到的外型,並沒有看到內心那一塊,就像是冰山,只看到露出水面的部分,看不到冰山底下深沉的一面。這是真懺悔,還是假慈悲的懺悔、一種哀求、為自己某種目的懺悔?

執行政策的人、在上位的人,沒在第一時間體驗命案現場,沒有感受過被害者被害當時的場景,感受的不平衡,加上只看到冰山一角,容易產生很多錯覺。

所以我要講,今天要不要廢除死刑,讓做決策的人和人權團體到現場,親臨了解所發生的狀況,以及犯罪者剛被逮捕時鉅細靡遺描述的犯罪情節、還有現場表演,深刻去感受案發時肅殺的場景,若真正感受了,你會覺得「這種人讓他留在人間有意義嗎?」

民調顯示司法人員贊成死刑比例最高,高達八成八,為什麼?因為他們辦案、接觸得最多,感同身受最多。

問:主張廢除死刑人士還有一個理由是擔心誤殺,有沒有這種可能?

答:從一、二、三審、到不斷更審,判一個人死刑,至少經過二、三十位法官,都認為「找不到任何理由讓你活下去」才判死,非常慎重下才會確定一件死刑出來,後面還有非常上訴等程序救濟。

再就犯罪類別來講,只有殺害直系血親或性侵殺人、強盜殺人、惡性重大的結合犯、集團性綁架撕票才可能判死,而且是蓄意的,如果是過失、自衛都不會,我的博士論文是做性侵害殺人研究,十二件個案也沒有都判死刑,有的是未成年,有的過程當中被認為「其情可憫」,你看連這麼惡劣的犯罪都沒有百分之百判死啊!

問:可否從個案更深入談談命案現場給你的感受。

答:以前在中山分局、台北市刑警大隊和刑事局的時候看過太多命案現場,有的被害人被一刀一刀的剁、或殺了幾十刀,那叫殘忍、沒人性,但當年陳進興三人犯下方保芳三死命案,用殘忍不足以形容,我一進去,第一眼看到方妻張昌碧陳屍手術台下,被膠帶綑綁雙腳和蒙眼,平躺地下,眉心中一槍貫穿,腦漿流出。回頭見旁邊廁所門開著,方保芳也被蒙眼坐馬桶上,穿著西裝,領帶略歪,手術服剛脫下放在旁邊,手上還戴著手術手套,兩手下垂,也是眉心中一槍,血液往下滴和往後噴。

女護士鄭文喻穿著護士服,蜷曲在一坪多的衛浴間,腳未穿鞋,眼同樣被蒙,上蓋一毛巾,兇手頂著毛巾近距離射擊,一樣一槍貫穿,腦漿噴出。三槍解決三個人,我當場起雞皮疙瘩,這是叫行刑,不是義憤殺人、情緒性殺人哦!兇手不是禽獸而已,簡直是妖魔了。

後來陳進興落網,我曾和他詳談,那時他已被判死刑確定,沒有心防了,什麼都講,他說當時高天民剛割完雙眼皮,一起身,把病人穿的手術服一脫下,兩個人就把方保芳拖進去槍斃,方妻直接在手術台旁斃掉。陳進興把女護士拖到雜物室,女孩子拜託他、求他都沒用,陳進興殘酷傷害她又拖到浴室,命她趴在地下,看著她全身顫抖,仍一槍給她斃命。

你知道嗎?陳進興描述這一段時,還邊講邊笑,口沫橫飛說「我就把他如何如何」、「他嚇個半死」等,像是完成一個非常棒的作品一樣,按理經過一段時間沉澱,談這個問題應該是慚愧、帶著悔過,不應該顯現輕蔑、愉快的心情。我當時想「這人根本是魔鬼,如果讓他出來,還得了啊!」

輕微犯罪增加 與執行死刑無關

講不客氣點,死刑犯要死還給他麻醉昏迷再打,很厚道,他們完全沒有,把三個無辜的人眼睛一蒙就槍斃,殺的還是幫你忙的人,比較之下,給他們死十次,也是應該的啊!

還有白曉燕,從排水溝撈上來,脖子、身體和腳被綁三十多公斤啞鈴,手指被剁,身體遭重擊毆打,你看嫌犯有多惡劣,人質已死掉八、九天,還繼續勒索要錢,勒索期間有四、五天沒電話進來,就是在處理屍體。像這種嫌犯,還要給他們機會?

我曾做研究發現,那種蓄意、惡性重大的、會犯下判死罪的都是前科累累,如果監所能讓人悔改,保證不再犯,那是OK的,但這些人哪個不是幾進幾出監所,都是經過監所教化後假釋出來的。

比如最近一位新加坡記者來採訪,我談到一件舞女分屍案,嫌犯方金義六十幾年先犯恐嚇罪,關出來再犯強盜案、性侵案,並殺害一名舞女,曾判死刑,後改判無期徒刑,關十幾年假釋出來再殺第二名舞女,還性侵分屍洗劫財物;他們都是先犯一些罪,一直累積,累積到一個程度,最後犯下駭人聽聞的案子。

高天民也是,早期犯強盜案,犯了五十幾件,假釋後再犯白案、方案。

廢除死刑人士看到的一面是「有機會讓他活下來,因為他會改過,對社會有正面貢獻」,事實上像這種累積犯罪的犯罪者,如果沒有一個遏阻,再給他出去,他會變好?要變好,早在輕刑犯、重刑犯的時候就變好了,死刑就是對這些嫌犯最後的一個遏阻。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遏阻,暴力犯罪就可能持續上升。

問:不過主張廢除死刑的人,認為死刑與治安沒有顯著關聯性。

答:他們拿出一些數據來支持論點,說看不出有特別變化,但他們是量化,不是質化,不能因為竊盜、詐欺案件增加,用輕微犯罪的增加掩蓋了死刑對質的影響。

比如擄人勒贖案,早期一年八十件,陸續有嫌犯被判死執行後,現降為不到二十件;父執輩那個時代,綁架案平均五件就有一名肉票被撕票,現在十件不到一件被撕票,因為有死刑在那裡,但只要不是惡意、蓄意殺害人質,法官會給他們機會,這樣直接、間接對生命的傷害就減低。

換句話說,綁架件數及手段方式,很清楚的因為有遏阻而有改變,我不是說量處死刑就一定對治安有改善,但起碼對某些犯罪類別,確實達到一個程度的遏阻效果。

施政要看民情 不能夠落差太大

問:人權團體認為將死刑犯終身監禁,即可遏阻再犯,你是否贊成用終身監禁替代死刑?

答:現在有些國家有終身監禁,但有一種,依我創造的名詞叫「虛擬的終身監禁」,雖判了終身監禁,但關上三、四十年,認為他老了、沒什麼作用了,還是給他出來,這種「虛擬的終身監禁」比例佔很多。

台灣經常有大赦、或用一個什麼理由來減刑,因此日後就算有終身監禁制度,實質的終身監禁也可能變成虛擬的終身監禁。每一個犯罪者都講得很好聽,說「如果把我關到死,乾脆把我槍斃算了」,嘴巴這樣說,但法律改為終身監禁,還是會期待,期待出現虛擬的終身監禁,讓他有機會可以出去,就算只有萬分之一的機會也會想。

死刑犯不到最後,都不會放棄希望,真要執行時,問問那些行刑法警就知道,被帶去槍斃的時候,哪個人的腳會不發軟。因此討論終身監禁其實沒意義。

再就終身監禁本身來說,就算真有,對監所也是極沉重的負擔,萬一他在裡面殺人,又多出一個案子要多審好幾年,甚至還可以放封出來走一走。

有人說廢除死刑是世界趨勢,可是有些趨勢又流回來了啊!比如美國某些已廢死的州又恢復死刑。何況法律沒有所謂世界潮流,法律要能跟民情結合,不能落差太大。

問:死刑犯的確不輕易放棄求活,拚命打官司,一打多年,你怎麼看?

答:死刑案一再更審,過程中,有時發回的理由不是很適切,只是法官為了慎重,所以時間拖長,這也是死刑犯拖延時間的一種訴訟策略。

我舉商人黃春樹被綁架撕票案,打公用電話嫌犯被逮捕後,先說屍體埋在大園,我直覺他說謊,跟他說你不說實話就走著瞧,後來吐實,帶我們到汐止挖出來,很慘,殺了好幾刀,澆汽油燒了之後再埋起來。

這件案子訴訟五年後傳我去作證,只問「屍體怎麼挖出來的?」當然是嫌犯帶我們去挖的啊,其實這不是重點,但法官認為,律師提出來了,所以有義務問我,搞來搞去又開了一次庭,但似乎也不能怪法官,因為死刑犯跟律師請求一定要傳這個證人來問。

黃妻每次開庭都哭得很傷心,退庭出來後還在哭,每一次開庭,就是對被害人家屬的一次傷害。

問:死刑法律還在,你認為已定讞死刑犯可以不執行嗎?

答:當然要執行,而且符合我們現在的民情與趨勢,若是法律可以不執行,第一線辦案同仁看到通緝犯就不要抓了嘛。這些本來根本不是問題,而是被人挑起來,變成了問題。